【去除成人權威的練習--淑婷】
五歲半的兒子掙脫了前半年的轉換期,當時他從幼兒要跨入小孩,不時流露有點尷尬的模樣,例如覺得太幼齡的公園罐頭遊具很無聊,不再接受媽媽指定的卡通影集,和常常一起玩的阿姨突然不知道玩什麼了,對阿公阿嬤的問話與擁抱、招呼都非常排斥,討厭被提起「你小時候都...」,還是很依賴爸媽,但擁抱與親吻、牽手的需求都變少了。
變多的是,對於我們問句的拖延回答,刻意拖拖拉拉做每天例行公事(早上上廁所洗臉更衣),用得很好的語助詞(好啦好啦好啦、好吧),還有各種挑釁說話法(你不會怎樣就好了嗎?你以為可以那樣喔?你這樣很好笑耶),不然就是故意在我們認真說話時學我們說話然後竊笑。
他沒有那麼常哭了,還是容易生氣,一樣執著,不再容易開心,常覺得無聊。但在某些場合,他又異常激動、故意搗蛋到讓人憤怒的程度。簡單來說,變得更不好相處了!長輩和旁人看來更不討喜了!
我試著和他討論,這樣的待人態度只會得到不好的回應;也曾嚴肅糾正他,當他學我說話時,我們重新對話一次;溫柔地握著他的手,問他到底在想什麼、煩惱什麼、想表達什麼?都沒有得到適切的回應。常讓我感到煩躁,兒子在長大,我總覺得現在是個關鍵時刻,他在測試我們的線,看我們會不會拿出成人的權威,如果不拿,我們會有什麼法寶?
我也一直在想,這個小孩來到我身邊,是為了讓我成為怎麼樣的人呢?要讓我看見自己生命中什麼遺憾和缺失?我們還如同過往的那幾年,是用愛的眼光看著彼此嗎?
--
昨天兒子因為計算零用錢的問題氣到哭了,非常生氣的對我罵:「你說謊、你說謊!」我沒有說謊,也不曾罵過他說謊,這個指責反而讓我保持心靜如水,我握著他的雙手,先慢慢重新算一次零用錢給他聽,釐清誤會後,立刻拿認知落差造成的「消失的零用錢」給他。他情緒比較平穩後,我再問他,「誰罵過你說謊?」
兒子含著淚水慢慢地說,曾經被以前幼兒園的孩子罵過、共學團的孩子也這樣說過他,他很氣,因為他沒有說謊。我立刻把他抱緊,告訴他,「媽媽不會因為你罵我說謊,我就真的變成說謊的人。你也是一樣,其他小朋友不了解,說你說謊,但你還是你,你講的話我都相信。」被罵說謊,是他曾受過的傷,他記得有多痛,現在用來傷害我們。我很遺憾在當時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問題。
以兒子易怒易哭的情緒狀況,一定會被不少人認為他情緒有問題,甚至必須去看醫生吧!但理想上,父母就是最了解他的人,也要是最能處理他情緒關卡、陪伴他學習處理情緒的人。如果,現在連我們都開始使用權威,要他道歉、閉嘴、不要亂生氣,對兒子來說有害無利。
這樣的五歲小孩,應該說所有孩子,需要的是被傾聽、被信任、被平等的對談。如果我們今天覺得成人的權威好用,講話越來越大聲、要求越來越失去彈性、對他的想法不再感到好奇與同理,那我們要變成怎麼樣的爸媽呢?很輕鬆是吧,可是兒子就會很倒楣,我實在捨不得,我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覺得成為我的寶寶是倒楣的事。
--
沒有什麼是不能討論的,沒有什麼是不能退讓的,
是我不想還是我不能,我必須自己搞清楚。
最近每次我快要生氣,或是必須認真跟他討論前一刻惹惱人的某句話、某個動作,我就把兒子抱起來,公主抱或跨坐抱都可以。我要提醒自己他有多小、我多大;然後又勉勵自己,把他放下來後,我們一定要恢復好的情緒,所以我沒空(沒力)和他冷戰或責罵,我們趕快面對問題比較重要,每一天都只有24小時,多花一個小時生氣,就少花一個小時表達我對他的愛。